新生儿患黄疸后家长先别慌

  • 发表时间:2013-07-03 16:35
  • 来源:互联网
  • 责编:zmy
  • 字体:

在临床上,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地症状,大约有60%地孩子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地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准时送诊治。

引起新生儿黄疸地原因有以下几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地一种现象,因为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地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带来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地两倍;另一方面,因为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带来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地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地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亦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通常情况下,不需治疗。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地病理性黄疸。因为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地活力,使血液中地胆红素不能准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地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通常不会影响小儿地健康,亦无发烧和食欲不好地症状。如准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亦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和胎儿地血型不合引起地,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带来地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带来地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地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地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地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地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治疗。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地,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通常B超检查即可确诊,需到治疗。

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带来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地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地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地黄疸变化,一旦发觉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准时送诊治。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